<mark id="ebjff"></mark>

  1. <menuitem id="ebjff"></menuitem>

    1.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綜合 > 民生 > 正文

      水清岸綠,漢中“柔性治水”鋪展人水和諧新畫卷 |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·陜西站

      時間:2023-09-09 11:41:21    來源:騰訊網    


      (資料圖)

      9月8日一早,記者走進天漢濕地公園,陣陣音樂聲傳入耳中。廣場上,舞蹈隊、禮儀隊、腰鼓隊……市民們聚集于此,運動鍛煉,好不熱鬧。

      “天上銀河,地上漢水”。坐落于漢中市城區段漢江內的天漢濕地公園,東起漢江橋閘,西至沙沿溝口,公園總面積7.5平方公里,擁有6平方公里自然水域,1.5平方公里生態濕地和島嶼,2.1公里灘地溪流,風景秀麗、生態優美。

      市民在天漢濕地公園鍛煉。原韜雄攝

      水清岸綠、景美堤暢的環境來之不易。過去,漢江漢中城區段屬于傳統的城市采砂河段,是一片砂石荒灘。彼時,防洪體系薄弱、水患頻發、水污染加劇、生態脆弱等問題,一直困擾著沿岸人民群眾。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,環境就是民生,青山就是美麗,藍天也是幸福。整治環境,還水清岸綠于民不僅是保障沿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所需,也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。

      河湖治理點多面廣,怎么治,考驗著當地政府的治理智慧。在漢中,這個答案是“柔性治水”。在規劃之時,漢中就提出一江兩岸區域要利用漢江天然水景,依水就勢,構筑水體、綠化、建筑為一體的漢江景觀帶。利用砂石棄料堆砌島嶼,洼地做雨水花園,灘地做生態溪流,涉水架木制棧道,古渡做民俗文化……在生態修復上,漢中注重因地制宜、因勢利導,堅持保護原生態群落,減少人工痕跡,大量培育種植本土植物,恢復水生態多樣性。如今,河堤之內,漢江城區段生態環境持續優化,珍稀動植物生長棲息地環境穩定,原生水生動物種群逐步恢復,約有314種植物30種魚類 89種鳥類。

      天漢濕地公園里,荷花開放,荷葉碧連天。原韜雄攝

     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生態公園建設要順應自然,加強濕地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保護和系統性修復,促進生態保護同生產生活相互融合,努力建設環境優美、綠色低碳、宜居宜游的生態城市。在天漢濕地公園,岸線道路長達20公里,自下而上建有“灘地走廊、濱水棧道、堤頂公路”3條慢行步道,園區內有諸多樂園、亭臺樓閣、音樂廳,還設置了羽毛球場、乒乓球場、籃球場等運動場地,道路兩邊隨處可見各類型景觀小品。精心的設計,使得公園成為集親水近水、旅游參觀、運動鍛煉、娛樂休閑等于一體的重要場所。一位舞蹈隊的市民說:“早上我們都來這里跳舞,地方寬敞,不擾民,晚上吃了飯我還來散步,空氣好,走一走神清氣爽?!?/p>

      堅持生態惠民、生態利民、生態為民,人水和諧新畫卷正不斷擦亮漢中發展的綠色底色。

      關鍵詞:

      凡本網注明“XXX(非中國微山網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。

      特別關注